中文|English

科学育儿

好文推荐

当前位置: 科学育儿 » 好文推荐

有效陪伴从亲子阅读开始

时间:2023-11-10 阅读:723次

  阅读是人类学习的基础,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。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、建构意义的过程。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变的重要途径。幼儿早期阅读的材料以图画书为主,家长常常会给孩子买各种丰富的图书,但是真正的阅读是否能发生?家长是否会花时间真正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?通过多年对亲子陪伴的观察和调査发现,孩子在家庭中独自玩耍的时间比较多,父母的陪伴较少,且亲子陪伴多以玩玩具、外出游玩、运动等方式为主。能够有效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家庭少之又少,许多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,时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:

现象一:将阅读变成学习

 家长不了解孩子阅读图画书的意义和价值,错误认为“看书就是要学知识”,在陪伴孩子阅读时总是提出与“认知”相关的问题,例如“这是什么动物呀?”或者忽略对画面的观察而重视文字的认识,问孩子“这个字读什么呀?”并总是期望孩子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。

现象二:将阅读变成教育

 许多家长在阅读后总是问孩子“他这样做对不对啊?”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?”试图抓住每一次说教的机会,并且急于从阅读中得到一个结果而不是重视阅读的过程。

现象三:将阅读变成讲故事

 家长拿着书给孩子边念边翻,甚至将图画书的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后讲述给孩子听。孩子失去了自己翻阅和观察画面的机会,也错过了书面语形成的最佳时期。

 这些现象源自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误解,这样的陪伴不仅无效,还会打击孩子阅读的兴趣,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?

亲子阅读前,精选一本好书 

 首先精选一本好的图画书是关键的第一步。在开展“图书交换站”“图书跳蚤市场”等活动时,我们观察到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图画书并非真正的图画书,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本好书。

 一本好的图画书应当有三种“语言”,即文学语言、美术语言和教育语言。图画书的阅读是孩子书面语学习的重要途径,在亲子共读时,孩子通过观察画面和听成人读,可以感受与之相关的文学语言以及语音、语气和语境。美术语言是一本图画书的重要部分,画面会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故事的主要内容。不仅只是以色彩丰富、生动形象的画面去吸引孩子,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,并获得审美经验的提升。而一本好的图画书,它的教育语言往往隐藏在书里。需要读者去仔细品读和感受,读完之后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,甚至引发激烈的讨论。在为孩子选择读本时,一定要注意避免字多图少、内容过多、成人化的图画书。
     例如图画书《母鸡萝丝去散步》每一页只有短短一句话,幼儿通过阅读可以从图画中获得许多信息。阅读完之后,有的幼儿认为滑稽搞笑,有的幼儿认为狐狸非常愚蠢,每个人可以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。故事内容可以引人深思,同时具备足够的开放性。到底母鸡萝丝知道后面有一只狐狸在跟着她吗?有人认为母鸡萝丝单纯而又幸运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躲过狐狸的追捕。有人认为母鸡萝丝很奇怪,后面这么大的动静竞然听不见。也有人认为母鸡萝丝很聪明,其实一直都知道狐狸的存在,故意选择了这样的路线给狐狸埋下一个又一个的陷阱。一本好的图画书,并不需要很多文字,幼儿可以从阅读中自主获得相关的核心经验。可以是对故事语言的学习、故事情节的预测、故事内容的评判、故事人物的评价等。

亲子阅读中,有效陪伴阅读

 选择了一本好的图画书之后,要有效陪伴孩子阅读。首先要清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要获得哪些核心经验,也就是弄清孩子究竟需要学习什么:一是学习阅读,二是在阅读中学习。

 因此,有效陪伴孩子阅读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成人阅读。先于孩子阅读可以对这本书有整体的认识,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在“在阅读中学习”。第二步才是孩子阅读,孩子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完整阅读整本书。“学习阅读”是阅读开始的前提,在孩子独立阅读时,“学习阅读”便发生了。通过观察孩子能发现孩子的阅读方式,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。接下来就是“亲子共读”。如果孩子年龄小,还不愿意独立阅读,可以由成人进行讲述,讲述时按照图画书中的文字进行讲述,不可转变为自己的口语,更不可让孩子认读文字。同时,在讲述过程中成人可以通过一些提问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。例如《不要再笑了,裘裘》这本图画书,负鼠妈妈要教裘裘装死的本领,只有这样遇到敌人时才能逃脱,可是裘裘总是忍不住笑出声。要是裘裘在森林里碰上了一只凶巴巴的大熊,那该怎么办呢?这是一个有趣、意想不到的故事,孩子不仅可以通过画面以及故事情节感受妈妈对负鼠宝宝的爱,还是一个非常适合孩子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的绘本。在阅读这样的图画书时,我们可以通过提问“为什么裘裘总是要笑呢?”“你觉得负鼠妈妈这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?”等等,来进一步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理解、猜测和评判。

 总之,在陪伴孩子阅读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这样的观点:少提封闭式的问题,例如“他这样做对吗?”“你可不可以向他学习?”等,要多提引发孩子深人思考的开放式问题,例如对故事情节的预测,对人物心理的猜测,对做法的评价等。答案没有对错,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,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出来不可强求。

亲子阅读后,积极进行互动

 亲子阅读并不是陪孩子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就结束了,阅读之后的互动也尤其重要。阅读之后可以与孩子进行简单的交谈,鼓励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,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。和父母一起讨论故事的情节、结局,对书中人物的人格品质进行判断和评价,甚至对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产生认同或质疑,语言的交流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在“在阅读中学习”。第二步才是孩子动,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与故事相关的游戏材料,父母与孩子进行更多形式的积极互动,鼓励孩子通过语言、动作、涂画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阅读后的表达。

 例如在阅读了图画书《好饿的毛毛虫》之后,可以与孩子一起手工制作毛毛虫以及各种食物材料,在阅读之后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述,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讲述能力。也可以一起为毛毛虫再设计一个更加合理的食谱,其中涉及孩子各项综合能力的发展,需要对故事情节做出合理的预期,对书中毛毛虫吃东西的数量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,如“星期一吃一个鸡腿,星期二吃两个蘑菇……”对故事情节的不同发展如“毛毛虫还可能会吃什么?”进行不同方向的猜想、假设,最后用图画、符号或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和设计表达出来。整个游戏材料的操作是孩子运用多种经验的综合过程,不仅增添了亲子阅读后的有效互动,提高了陪伴质量,还帮助孩子提升了阅读后的理解与表达能力。

 家长通过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,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认知能力、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。在陪伴1岁多的孩子进行阅读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:几本书同时放在面前,当孩子拿起一本书发现自己认识的一个动物形象,嘴里说着“乌龟”并立刻去翻阅另一本书。当在另一本书上也找到了“乌龟”时,便立刻用手指着发出“咦”的声音。这样的“经验唤起”会更频繁地发生在3-6岁幼儿身上。在阅读过程中,阅读内容会不断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,刺激孩子进行认知、对比、判断。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中会发现,孩子从阅读中获取的远不止知识,因此家长给予的陪伴也同样不能只是帮助其获取知识。
      其实,家长缺的不仅是陪伴孩子的时间,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的方法。作为一线教育者,我们希望用专业理念影响更多的家庭,指导家长更加科学、有效地陪伴孩子。让有效的陪伴从亲子阅读开始,让家长明白孩子阅读时应该关注什么,从而知道该如何有效陪伴孩子阅读,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行为,为今后的自主阅读乃至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。


来源:幼教金刊

版权所有:

东营市莒州路幼儿园 


服务电话:0546—8106699/8178899(工作日期间) 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22003932号   技术支持:铭讯软件